
- 主页
- 大纲
- 教学指导
- 教材信息
本课程属于匠心素养课,通过学习最终培养学生潜心专研、敬业爱岗、执着坚守等精神价值观,提升综合素养。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让国人骄傲,让世人赞叹,更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他们精湛技艺背后那蕴含着的对技艺精益求精、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本课程通过选取西泠印社百余年来文人故事中经典案例,以视频观摩形式展示西泠风骨,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挖掘中国文人执着与坚守的精神内核,以职业素养教育实践经验为抓手,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精神气质,从而提升综合素养。本课程分八个模块,每个模块分成若干章节,层层深入、由器而道展示了西泠印社百余年跌宕起伏、长青不衰的历史和江南士大夫文化的风雅、坚韧、沉潜、温润的精神气质。本课程目的在于让学习者了解西泠印社,把握西泠印社发展的历史脉络,传承江南士大夫精神文化,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在当今社会保持坚韧、沉潜,不忘初心,坚持理想,构建自己独立的精神王国,摆脱各种物质诱惑,成为新一代有匠心素养的公民。
-
风骨---从西泠印社看中国文人的执着与坚守
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人文素质选修课 课时:34 课时 适用专业:通适专业
1. 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与再造的过程中,技艺的传承是有形可触的,但更急需传承的是每种技艺背后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更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态度,看到了重振“工匠精神”的信心。重振“工匠精神”自然离不开职业教育,如何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是我们迫切需要探索的课题。在这个课题探索中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样本——西泠印社。为什么西泠印社能够持续110多年,简单说就是西泠印社五、六代人骨子里的一种“西泠风骨”精神的维系,而这种“西泠风骨”精神就是以杭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域传统士大夫文化精神,它是西泠印社的灵魂。这种士大夫精神所包含的“风雅、坚韧、沉潜、温润”核心品质,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工匠精神”高度契合,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许多共通共融之处。因此该课程主要是传授“西泠风骨”的具体精神内核,结合“文化梯度育人”理念下素养教育(学生素养、职业素养、公民素养)的内容,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素养,进而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大国工匠。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让国人骄傲,让世人赞叹,更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他们精湛技艺背后那蕴含着的对技艺精益求精、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本课程通过选取西泠印社百余年来文人故事中经典案例,以视频观摩形式展示西泠风骨,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挖掘中国文人执着与坚守的精神内核,以职业素养教育实践经验为抓手,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精神气质,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2.课程目标
该课程属于匠心素养课,通过学习最终培养学生潜心专研、敬业爱岗、执着坚守等精神价值观,提升综合素养。
2.1知识目标
了解西泠印社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了解西泠印社的四位创始人的高贵品质与传承精神
了解西泠印社历任社长及其传递的“西泠风骨”精神
了解西泠印社名家及西泠印社兴盛长青的法宝
了解江南士大夫文化及其“风雅、坚韧、沉潜、温润”四大品质
了解实业救国与坚守文士风雅精神兼容的士大夫精神
了解西泠印社“保存国粹,研究学问”的发轫初衷
了解西泠印社孤山立社中体现的文化底蕴
了解西泠印社四大发起人沉潜十年精心建社的意志和毅力
了解西泠印社号称“孤岛上的守望”的真正含义
了解西泠印社传承的平等无身份差别的价值观
了解西泠印社建社的担当
了解西泠印社“宁缺毋滥”的独特结社方式
了解士大夫“以印取信”文化意义的衍生
2.2能力目标
能够从西泠印社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中探索西泠风骨精神,并将这种精神继承、弘扬
能够从江南地域文化及西泠印社百年的传承历史中领悟文化信仰的坚守和士大夫精神的高贵品质
能够掌握西泠印社在“孤岛”上传承的精神与价值观
能够熟悉西泠印社社长们的大名及其在哪些方面有较高的艺术和学术造诣
能够从乱世中西泠印社人执着文化坚守中看到文人沉潜敦厚、坚韧不拔的爱国精神
能力争成为不可替代的专业精英
能锻炼克服困难、百折不回的意志
能主动担当、能自觉维护集体利益
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国精神的纽带
能自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能摆正“人品”与“作品”的关系
2.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匠心”素养,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培养学生坚守的优秀品质,以及对国学传承与弘扬的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树立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培养谦和礼让、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取长补短、兼容并蓄的胸襟
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
培养爱国情怀、奉献精神
3. 课程主要内容和要求
序号
工作
任务
模块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课时安排
1
西泠风骨
西泠起源
1.了解西泠印社的起源
2.了解西泠印社的发展历程
3.了解西泠印社的四位创始人的高贵品质与传承精神
掌握西泠印社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培养学生“匠心”素养,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1
西泠精神
1.了解西泠印社历任社长及其传递的“西泠风骨” 精神
2.了解西泠印社名家
3.了解西泠印社兴盛长青的法宝
能够从西泠印社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中探索西泠风骨精神,并将这种精神继承、弘扬
2
人文西泠
江南地域文化积淀与西泠印社的发轫
1.了解江南士大夫文化
2.了解江南士大夫文化的“风雅、坚韧、沉潜、温润”四大品质
3.了解实业救国与坚守文士风雅精神兼容的士大夫精神
4.了解西泠印社“保存国粹,研究学问”的发轫初衷
5.了解西泠印社孤山立社中体现的文化底蕴
6.了解西泠印社四大发起人沉潜十年精心建社的意志和毅力
能够从江南地域文化及西泠印社百年的传承历史中领悟文化信仰的坚守和士大夫精神的高贵品质
1.培养学生坚守的优秀品质,以及对国学传承与弘扬的责任意识
2.培养学生风雅、坚韧、沉潜、温润的“匠心”精神
3.培养学生树立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4.培养学生的诚信精神
5.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6.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
西泠印社与中国印文化
1.了解西泠印社号称“孤岛上的守望”的真正含义
2.了解西泠印社传承的平等无身份差别的价值观
3.了解西泠印社的江南格调
4.了解西泠印社建社的担当
5.了解西泠印社“宁缺毋滥”的独特结社方式
6.了解士大夫“以印取信”文化意义的衍生
7.了解西泠印社印章文化的意义
1.能够领悟对文化的坚守态度才会使我们的传统文化绵延不断地一代代传递下去,永远保持它真正的尊严和价值
2.能够领悟小小印章文化理念的植入及非凡意义的承载
3.能够掌握西泠印社在“孤岛”上传承的精神与价值观
四位创始人与六位社长
1.了解西泠印社的四位创始人“舍小我成大我”、“立社为公”、“一诺千金”的高贵品质
2.了解西泠印社的六位历任社长
3.了解西泠印社社长们对西泠印社的贡献
4.了解西泠印社现任社长
1.能够从西泠印社四位创始人十年沉潜建社,精诚合作的过程中领悟到士大夫精神的魅力
2.能够熟悉西泠印社社长们的大名及其在哪些方面有较高的艺术和学术造诣
朴素的爱国主义-沉潜敦厚坚韧不拔的文人精神
1. 了解早期西泠印社发展经历的艰难历史背景
2. 了解战乱时期,为什么西泠印社能够成为乱世中的净土
能够从乱世中西泠印社人执着文化坚守中看到文人沉潜敦厚、坚韧不拔的爱国精神
学问江南
1.了解西泠印社的创社宗旨
2.了解现代学术转型中金石学遇到的尴尬
3.了解刻拓技术的失传原因
4.了解马衡与陈伯衡两代金石学家的伟大成就
5.了解现代学科分类的局限性
6.了解诗书画印综合传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能够理解重振金石学的必要性
2.能够理解学科领域中的相互关联与融通,以及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3.能够理解近代教育转型,分科专攻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中国书画篆刻的承传,只能是技艺的承传,无法做到文化、国学和人格、襟怀上的承传
3
百年西泠之谜
风物英华
1. 了解二十世纪初中国篆刻的特点
2. 了解西泠印社创社的背景,四英创社将挽救江河日下的中国篆刻作为责任担当
3.了解西泠印社选址的意义
4.了解西泠印社与其他社会团体不同之处,及百年不倒的原因
1.能够领悟西泠印社四位创始人希望摒弃门户之见,海纳百川,将篆刻艺术永久传承的理想与决心
2.能够对先贤敬仰,追忆先人对文化、对国家做出的贡献
1.培养谦和礼让、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取长补短、兼容并蓄的胸襟
3.树立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责任担当
4.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
5.培养爱国情怀、奉献精神
5
不一样的收藏
1.了解西泠印社不一样的收藏
2.了解收藏达人张鲁庵(张同泰继承人)
3.了解中国古代篆刻大师
1.能够基本掌握中国篆刻发展史上一些最有影响力的大师、收藏家及其传世珍宝
2.能够领悟先人的宏伟胸襟与爱国情怀
社长背后的玄机
1.了解西泠印社创社时期理念精髓
2.十年之后才有社长的缘由
3.社长空缺及选定的历史背景
1.力争成为不可替代的专业精英
2.能锻炼克服困难、百折不回的意志
纷扰背后的坚持
了解西泠印社成立之初的政局变迁
1.能主动担当
2.能自觉维护集体利益
雅集天下
1.了解“雅集”的来历
2. “雅集春秋”西泠印社文人交流的形式与内容
1.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国精神的纽带
2.能自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4
西泠名家访谈
五位当代西泠大师
1.走近当代西泠大师,了解名家所思所想
2领悟艺术与人生的最好诠释
1.能认识到“要学做事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摆正“人品”与“作品”的关系
1.培养诚信、友善品质
2.淡泊名利、清雅高贵的气质
5
5
西泠前贤轶事
九位
西泠前贤
1.听名家故事,领悟“严师出高徒”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传承与创造精神
2.了解西泠前贤潜心创作、甘于清贫、永葆高贵气节的爱国精神
能从西泠前贤轶事中领悟“匠心素养”精神实质
1.培养大国工匠精神
2.为理想执着坚守的品质
5
6
西泠印社创始人
四位
创始人
1.了解西泠印社四位创始人的出身背景以及他们各自在不同领域的突出贡献
2.四位创始人在创建西泠印社中的作用地位
能从四位创始人个人品质中领会到江南文人的精神气质
培养学生为事业执着坚守、无私奉献的品质
3
7
西泠名人介绍
西泠印社七任社长
1.了解西泠印社七任社长的出身背景以及他们各自在不同领域的突出贡献
2.七任社长在西泠印社中的作用地位
能从七任社长个人经历及治社功绩中领悟到精益求精、宁缺毋滥的卓越品格
培养学生在专业技术领域专注、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素养
3
8
西泠园林介绍
西泠印社三十处人文景观
1.了解西泠印社园林构造
2.挖掘西泠印社园林美景背后的故事
领会园林故事背后蕴含的江南文人精神
提升学生融会贯通、顺势而为、匠心独具的思维素养
3
9
西泠风骨图片鉴赏
印章
风景
人物
1.直观西泠印社馆藏印章
2.观摩西泠印社孤山社址风景
3.认知西泠印社先贤大家的风采
能学会鉴赏西泠印社各类作品从而领悟西泠印社文化和风骨
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
1
4.1 教材编写
(1)本课程是一门以提升“学生素养、职业素养、公民素养”为目标的课程,课程教材的编写建议根据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一些引发思考题目,充分体现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职业素养的合适教材。
(2)教材的编写应结合本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尽量涵盖所涉及的西泠风骨包含的素质项目内容。
4.2 教学建议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机械的知识灌输,以培养学生的匠心素养、提升精神境界为主,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的素养。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
(3)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强调教师理论的讲授,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充实教学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上引导学生,稳稳地把住学生学习的方向,不断的充实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沿着本课程设想的任务模块和评价标准前进。
4.3教学条件
本课程授课需要有独立的工作室,上课人数以20-30人为宜,为更好地组织教学工作。
4.4教学评价
(1)课程视频学习。要求全部视频看完,完成微知库平台视频中插入的习题,占总成绩的40%。
(2)平时的作业测验。每次所布置的作业和练习,都计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20 %。
(3)访问权重占10%,访问数达400次为满分。
(4)学生线下学习行为占10%。
(5)课程结束的考试以期末习题考试形式考核,占总成绩的 20%。
4.5课程资源
除视频资料外,提供以下教学资料
(1)《西泠印社诗词》,浙江出版集团数字有限公司
(2)《西泠印社志稿》,余正,浙江古籍
(3)《西泠印社史研究导论》陈振濂,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4)《西泠印社创始人研究》,西泠印社-荣宝斋出版社
(5)《西泠印社早期社长之谜》,林乾良,书法赏评
(6)《发展与坚守》,丘濂,三联生活周刊
(7)《西泠印社旧事拾遗》王佩智,西泠印社出版社有限公司
(8)《飘动的绿色》王佩智,西泠印社出版社有限公司
(9)《落雪的夜晚》王佩智,西泠印社出版社有限公司
(10)《西泠印社1963》王佩智,西泠印社出版社有限公司
各位同学:本学期即将结束,感谢大家选择学习此门课程。为了检验大家学习成果,课程组发布了两套考试题目,之前做好的如果成绩满意可以不用在此作答;如果不满意和还没有做过的同学这次要重新做过,最终结束时间2019年12月30日
-
暂未设置教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