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页
- 大纲
- 教学指导
- 教材信息
本课程为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子项目,属于技艺传习类课程,也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门人文素质选修课程。《中国丝绸》课程内容是对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的讲解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介绍,其中主要包括丝绸的起源发展、历史文化,蚕桑丝织传统生产技艺与生产习俗,丝绸纹样的设计表现方法。本课程通过文本资料介绍丝绸历史背景及相关技法的理论知识;通过图片展示丝绸精品欣赏,以及大量的丝绸纹样表现视频、操作重点难点讲解视频,让学习者更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学习者能更为全面、详细、精准的通过教学资源的学习,了解传统丝绸技艺要点和特色工艺。《中国丝绸》课程不仅可以作为认知中国丝绸的启蒙,同时还是兼具实践性、理论性的一门中国传统手工艺课程。本课程是为培养传承中国传统丝绸生产技艺,创新丝绸品创作思路的相关人员而设立的选修课程,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丝绸的起源发展、历史文化,熟悉蚕桑丝织传统生产技艺与生产习俗,掌握丝绸纹样的设计表现方法,探寻丝绸产品的推广创新思路路,具备较好的丝绸艺术鉴赏力,初步养成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
中国丝绸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E04058 建议课时数:34 适用专业:通识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承与产业再造项目的技艺传习类课程之一。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丝绸的起源发展、历史文化,熟悉蚕桑丝织传统生产技艺与生产习俗,掌握丝绸纹样的设计表现方法,熟悉丝绸在服饰、家纺、文化旅游产品中的推广创新,具备较好的丝绸艺术鉴赏力,初步养成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丝绸,是一种纺织品,是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总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更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品。那时从中国到西方去的大路,被欧洲人称为“丝绸之路”,中国被称之为“丝国”。
丝绸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与蚕丝织绣相关的项目有77项。2009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是世界丝绸出口大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绸缎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0%以上,丝绸服装出口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但发达国家的丝绸产品主要是个性化、流行化的高价位、高品质产品。中国却一直以生产加工中低档产品为主,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创汇率是韩国产品的40%,仅为意大利产品的8%。一条意大利制造名牌丝绸领带创汇率室中国制造的10倍以上。所以中国的丝绸产品必须扩大研发力量,发展流行化、个性化产品,提高其附加值,改变其过去无序的价格竞争状况。而流行性、个性化的丝绸产品开发重要的一环就是丝绸纹样与产品的整体创意设计,通过本课程教学与实践,探寻传统丝绸文化的遗产,挖掘丝绸产品创新思路,向世人展示杭州乃至中国丝绸的创新意识、时尚元素。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为: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技术操作和实际应用。教师通过对中国丝绸传统手工业介绍,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丝绸的发展历史,名人名家,生产流程,精品等信息和资源;通过对丝绸传统制作流程、工艺和产品推广创新的教学和示范,使学生能够进行丝绸纹样创作艺术实践,逐步走上创新的路子,从而进一步弘扬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意义的历史艺术。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34学时,其中理论课时数12,实践课时数22。
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了解关于中国丝绸的故事,了解丝绸的起源发展、历史文化、丝绸之路,熟悉丝绸生产工艺流程,掌握丝绸纹样的设计表现方法,熟悉丝绸面料在服饰、床品、文化旅游产品中的设计应用,具备较好的丝绸艺术鉴赏力,初步养成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2.1知识目标
l 了解丝绸的起源发展与历史文化
l 了解丝绸的传播与丝绸之路
l 熟悉丝绸面料生产工艺流程
l 了解丝绸面料花型与色彩流行趋势
l 掌握丝绸纹样的设计与表现方法
l 掌握丝绸花稿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l 熟悉丝绸在服饰、床品、文化旅游产品中的设计应用,产业再造的发展方向
2.2技能目标
l 能简叙丝绸的发展史
l 能简叙传统丝绸的品种与特点
l 能简叙丝绸的传播之路
l 能简叙四大名锦与四大名绣
l 能简叙桑蚕丝织技艺的工艺流程
l 能简叙印染、提花织造及刺绣技艺的工艺特点
l 能使用铅笔、钢笔、彩铅等便捷工具绘制创意草图,表达创意构思
l 运用点绘法、线描法、撇丝法等进行丝绸纹样表现
l 能使用PS、AI软件和手绘等方式进行丝绸纹样设计
l 能根据整体设计,运用若干变形与设计的元素进行花稿的构图与层次组织,确定纹样的主花与配花形态位置,完成纹样接版
l 能根据色彩主题任务要求进行配色设计
l 能根据给定的主题结合当地的文化风俗进行丝绸成品设计。
l 能独立策划完成丝绸成品的主题陈列与展示
2.3态度目标
l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l 提升学生在传统文化创意方面的创新能力;
l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
l 培养学生的匠心修养与创新精神
l 培养学生的非遗传承与市场保护意识
3.课程主要内容和要求
序号
工作
任务
模块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参考
学时
资源量
1
模块一
丝绸的历史文化
丝绸的起源与发展
l 了解丝绸的起源
l 了解丝绸的历史发展阶段
l 了解丝绸发展现状
l 能够叙述丝绸的发展史
培养兴趣
2
资源总数达505个以上(活跃度高的资源不低于60%),其中视频资源235个、动画资源4个、文本资源80个、图片资源150个、课件资源24个、微课资源12个、习题库200道
丝绸之路
l 了解丝绸的传播之路
l 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人物
l 了解现代丝绸之路
l 能够叙述丝绸的传播之路
培养兴趣
1
丝绸风俗
l 了解丝绸蚕神信仰
l 了解丝绸传统生产习俗
l 能够叙述丝绸蚕神信仰及传统生产习俗
培养兴趣
1
名家名作
l 了解丝绸四大名锦、四大名绣
l 了解丝绸现代名家名作
l 能够叙述四大名锦与四大名绣
培养兴趣
1
2
模块二
丝绸的
生产技艺
蚕桑丝织
技艺
l 了解桑蚕丝织技艺特点
l 了解丝的特性
l 了解丝绸的主
要品种与艺术特点
l 能够叙述采桑
养蚕丝织技艺流程
l 能够叙述丝绸的品种与性能特点
匠心修养
2
印染技艺
l 了解印染工艺
的发展史
l 了解传统印染工 艺种类与特点
l 能够叙述印染
工艺种类与特点
匠心修养
1
提花织造
技艺
l 了解提花织造工
艺的发展史
l 了解提花织物的生产原理
l 能够叙述提花
织造工艺种类与特点
匠心修养
1
刺绣技艺
l 了解刺绣工艺的 发展史
l 了解手绣与机绣工艺的特点
l 能够叙述刺绣
工艺种类与特点
匠心修养
1
4
模块三
丝绸的
纹样设计
丝绸纹样风格流派
l 了解纹样历史与 风格流派
l 能够叙述丝绸纹样风格与特点
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
创新精神
2
纹样设计流程1——任务分析
l 了解丝绸纹样
主题任务要求
l 了解市场流行花型与色彩趋势
l 能根据主题要求确定纹样设计风格方向
l 能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流行纹样调研,获取最新时尚信息
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
创新精神
2
纹样设计流程2——创意设计
l 了解花稿人群定位与风格定位要求
l 能根据工作任务要求寻找灵感元素,初步锁定设计元素
l 能使用铅笔、钢笔、彩铅等手绘工具绘制纹样创意草图
l 能通过计算机的方法完成设计草图表现
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
创新精神
2
纹样设计流程3——灵感元素的变形与设计
l 了解纹样元素手绘表现技法
l 了解纹样元素电脑表现方法与技巧
l 能通过纹样灵感元素分析,锁定设计元素,
l 能通过手绘的方法完成灵感元素的表现
l 能通过电脑绘图的方法完成灵感元素的表现
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
创新精神
2
纹样设计流程4——纹样构图与层次设计
l 了解纹样设计元素组合方法
l 掌握纹样设计的规格、布局、接版、排列的基本特点
l 能根据整体设计,运用若干变形与设计的元素进行花稿的构图与层次组织。
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
创新精神
2
纹样设计流程5——系列设计
l 了解纹样系列延展设计方法
l 能根据主题任务方向,设计系列丝绸纹样
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
创新精神
2
纹样设计流程6——色彩设计
l 了解纹样色彩流行趋势
l 了解色彩配色规律与方法
l 能按照企划方案和色彩搭配规律进行单款和系列色彩设计
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
创新精神
2
纹样设计流程7——应用设计
l 了解流行服装
风格
l 了解服装花稿在款式上的装饰部位及要求
l 能根据花稿特点,选择合适的丝绸服装进行模拟应用
l 能将纹样恰当地应用在服装衣领、袖子、前胸后背、裙摆等部位
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
创新精神
2
丝绸纹样表现方法
l 了解点绘法、线
描法、撇丝法等手绘纹样表现方法
l 了解电脑纹样的设计表现方法
l 能运用点绘法、
线描法、撇丝法等进行丝绸纹样设计表现
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
创新精神
2
5
项目四
丝绸的推广创新
国际丝绸行业交流与合作
l 了解国际丝绸业发展近况
l 能简述国际丝绸行业发展情况
匠心修养
2
丝绸成品设计与展示推广
l 了解丝绸成品设
计类别与特点
l 了解丝绸成品设
计基本流程
l 了解丝绸成品展示方法
l 能按照要求完成丝绸成品设计
l 能按照要求完
成丝绸成品的陈列与展示。
匠心修养
1
丝绸文化礼品创新设计
l 了解丝绸文化 礼品的品类和特点
l 熟悉杭州地域丝绸文化产品
l 能策划完成丝绸文化礼品的创新设计。
匠心修养
1
34
4.1教材编写
1.本课程是一门以学生技能掌握为主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教材的编写建议根据课程标准,为学生准备大量的实训操作题目,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融合理论知识,充分体现工匠精神的合适教材。
2.教材的编写应结合本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尽量涵盖所涉及的丝绸技艺研习所需
要的素质项目内容。
4.2 教学建议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传统文化知识底蕴,了解丝绸的发展历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丝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的重要性。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机械的知识灌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主,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的专业素养。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
3.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强调教师理论的讲授,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充实教学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上引导学生,使学生沿着本课程设想的任务模块和评价标准前进。
4.3教学条件
为更好地组织教学工作本课程授课需要有独立的工作室,面积在30平方以上,上课人数以10-15人为宜。
4.4教学评价
1.平时的作业考查。每次所布置的作业和练习,都计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40 %。主要作业有:纹样设计、配色设计、成品设计
2.课程结束的考试以创作作品为主,进行综合考查,给出学生分数。主要考查的内容和指标有:(1) 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2)丝绸纹样的设计表现:尺寸符合工艺要求,构图布局合理,符合形式美法则,无明显花路,接版到位,无明显瑕疵。(3)丝绸纹样色彩配色整体统一。(4)丝绸成品的设计与展示。
3.课程教学结束后,利用学校有限的环境和条件,展出并推广学生的丝绸创作作品,扩大教学影响和教学覆盖面。
4.5 课程资源
(1)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挂图、幻灯片、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网站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
-
暂未设置教学指导
-
暂未设置教材信息